他活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参与学校各项重要工作,以专业与热忱接待来访专家;他征战各大赛场,凭借扎实的功底与出色的表现,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无数荣誉。聚光灯下,他是从容自信的播音主持,用声音传递情感,用语言感染观众;彩云之南的土地上,他化身普通话推广使者,走遍云南各地,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他,就是“素质拓展之星”冯文庆。这一路,是热爱的延续,更是初心的坚守,冯文庆的故事,正以动人的姿态缓缓铺陈开来。
以学铸基,厚植专业素养
冯文庆与汉语言文学的缘分,始于初中课堂上郑老师朗诵的那篇《洛神赋》。那些清丽的辞藻如星火,瞬间点燃了少年的文学梦。高考结束后,他毅然选择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直面课程深奥、就业竞争激烈等挑战。

入校后,他以专业知识为根,大一即通过英语四六级、获普通话二甲证书,连续两年稳居综测专业第二,获得国家奖学金、云南省三好学生、云南省百名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多项荣誉。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以竞赛为翼,斩获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国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铜奖等各级各类奖项数十余项。


成长之路并非坦途,时间分配失衡、竞赛瓶颈等难题曾让他陷入困境。他坦言“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静心复盘的时间太少了,容易反复踏入一条河流。”但他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他始终坚持复盘,将错题本与反思档案作为成长阶梯,无论是考试失利还是竞赛成功,都化作自我革新的养分。他说“事情做好了,叫经验,如果搞砸了,叫教训。但做好、做砸本身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有没有对它们进行复盘。”正是这种坚持,推动他在学业与成长路上持续突破。

声韵传情,释放语言魅力
除了扎根专业领域,他还积极向外探寻自我兴趣和优势。他充分发挥自身语言艺术专长,担任校园主持人俱乐部负责人,入学一年便拿下昆明学院所有语言类比赛一等奖大满贯。2023年,作为唯一的非播音主持专业选手,他代表昆明学院参加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电视主持新人大赛获铜话筒奖。

他努力用声音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承担校内大小活动的主持任务,以专业的素养服务于各大赛事活动现场。在学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期间,他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沉稳的台风,担任本科教育二十年成果展讲解员,为省内外专家学者讲解,圆满完成接待任务,获评“优秀讲解员”。同时,他还是一名坚定的信仰传播者,在昆明市大中小学校同讲思政课“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展演、昆明学院“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等各级各类宣讲活动中担任主讲人,以青年视角和极具感染力的话语,讲述红色故事,用真理照亮学子心灵。

从他身上,充分展现出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精神风貌。
推普育人,践行教育担当
以学促行,以行践学。冯文庆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非遗文化传播等实践中。在推普工作中,他把课堂所学的语言学理论深度融入实践,足迹遍布云南9个地州78个村落,运用专业知识为1350余名民族地区教师定制普通话培训方案,为16500多名孩子建立语言发展档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非遗文化传播上,他为《云南非遗青年说》系列纪录片配音并登上了学习强国、云南共青团等平台,与团队凭借《“守匠心传非遗”-青年瞭望号谱写非遗传播新篇章》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在“我身边的学习榜样”活动中,冯文庆以“以语为媒,以师为心”为题,分享求学与实践之路。他毫无保留地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坚守初心、勇担青年使命。每一份精心打磨的教案、每一堂生动的实践课,都见证着他将传承语言文化的理想,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扎实行动。

脚步丈量的不仅是三尺讲台,更是新时代青年与家国同兵的壮阔征程。大学三载时光的长河里,冯文庆如同执着的追光者,以文心为楫,以声韵为翼,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中淬炼真金绽放出综合素质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光芒。这位心怀炽热的青年,将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化作前行的动力,一路绽放光彩。
